隨著2024總統大選的臨近,柯文哲近期參與了財經M平方的專訪節目【十問總統候選人】。在這次專訪中,他不僅深入地闡述了自己對台灣經濟政策的看法,還展示了對台灣未來發展的願景。
接下來,我們將為您詳細介紹柯 p在節目中表達的經濟政策立場,以及他對台灣未來的展望。
柯文哲總統候選人怎麼看過去10年台灣的經濟?
對於台灣過去10年經濟成長,單看GDP確實有成長,而且成績不錯,但是柯文哲點出2個問題 :
- 貧富懸殊越來越厲害
- 國家競爭力在下降
從五缺的問題到缺雞蛋、缺口罩、缺疫苗點出台灣對於外在問題無法及時應對,而國內本身的問題在漂亮的GDP成績單的後面,藏著一大堆問題沒有人解決。
在高房價低薪資的環境當中,年輕人當然不滿於現況,這不是平均薪資上漲就可以解決的。
過去台灣30幾年來無法參加區域經濟組織,所有的貨物出口都要稅,只有ICT不用繳稅。這造成了台灣產業主力全都放在ICT上,產業失衡的問題不說,面臨到地緣政治的問題,美國要你搬,你能不搬嗎?要搬的話,又要搬去哪?
親中?還是親美?柯文哲如何抉擇台灣方向?
面對這個問題,柯文哲是這樣回答的 : 與其左右為難,不如左右逢源 維持國家的靈活性,既然美中對抗的趨勢無法改變,不如轉個念在這兩者之間找出平衡點。
柯文哲總統候選人指出從美國視角出發,去思考現階段台灣跟中國的關係要如何才是最佳的?
考量到美國與中國現在是對立關係,所以美國絕對不希望看到台灣與大陸關係太好。但是,若兩岸關係太緊張會有打仗風險,相信這是美國不想看到的結局。
最終,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緊張但不是太緊張,民進黨搞得太緊張,國民黨又不夠緊張,所以由柯文哲帶領的民眾黨終極目標就是 : 兩岸關係的平衡點,維持在緊張但不是太緊張的局勢當中。
講得白話一點就是說,假設台灣是一間公司,分成兩線作戰,一個做大陸生意,一個做美國生意,在這兩者之間做出最好的平衡點。
除了美中選邊站,柯文哲總統候選人有沒有其他選擇?
對於新南向政策,柯文哲總統候選人回顧過往,從許信良時期的大膽西進開始,到李登輝時期就是戒急用忍,民進黨阿扁時期的新南向政策,到小英總統的新南向辦公室。
說到底,東南亞十國還是看中國臉色,所以往西往南都無法解決台灣經濟現況,只要台灣無法進入區域經濟組織,台灣的經貿發展就無法有大幅度的成長。
即便是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台灣都很難加入,隨便幾個東南亞國家投反對票,就決定了台灣的命運。
若不想委曲求全簽訂BTA(雙邊貿易),不如大膽一點參加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主動出擊尋求可能性!
其實在外交上台灣不用一直保持被動的位置,主動積極或許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面對產業過度集中,柯文哲是否要分散風險?
柯文哲總統候選人深思,台灣面臨半導體產業佔據GDP超過20%,雞蛋全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隨著景氣的波動影響著台灣的經濟。
對於這個問題,柯文哲想出了3個解決方案 :
而從這三樣解決方案來看,柯文哲總統候選人表示,他會先選擇從傳統產業升級著手,若讓每個台灣人都有能力做小小的經濟,搞不好人海戰術是一個策略。
若讓台灣一直走向貧富越懸殊、財富越集中,未來經濟一定會垮掉。想要真正解決台灣經濟問題,應該一條一條的列出來,然後慢慢去解決。
台灣將邁入高齡化,柯文哲會如何解決?
針對為什麼勞保會破產,柯文哲用短短30秒讓大家明白台灣勞保現況,並提出2個解決方案。
為什麼勞保會破產?
我們現在的社會保險,是建設在一個已經不存在的人口結構上面,在過去領錢的人少,繳錢的人多,所以不會破產;但是現在領錢的人多,繳錢的人少,所以會面臨破產問題。(如下圖)
柯文哲總統候選人指出,台灣有很多政策都是建立在錯誤的人口結構上面。
柯文哲總統候選人會如何解決勞保破產問題?
現在政府要做的應該是制定短中長期計畫,短期計畫像是 :
- 開放外勞
- 壯世代計畫
開放外勞是短期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要想解決根本問題,還是要從推動壯世代計畫開始。
在台灣,65歲以上還有全職工作的約8.8%,南韓是30%、日本是26%。除了鼓勵有行動力的年長者返回職場,重新設計工作內容也是執行壯世代計畫很重要的一環。
望向日本地區,他們很多收費站、711、跟餐廳服務生都是較年長的,職務重新設計再搭配政府輔助推動,相信可以為台灣解決不少缺工問題。
台灣薪資永遠追不上通膨,柯文哲會如何解決?
柯文哲指出,台灣ICT產業在GDP中佔比超過20%,這使得只有科技新貴能夠賺錢,其他產業則面臨困境,呈現類似「荷蘭病」的現象。
荷蘭病是什麼?荷蘭病是描述一個經濟現象,而不是一種真實疾病。 泛指一個國家發現天然資源,例如: 天然氣 、石油,並嚴重依賴該產業,導致該國出口、外匯收入大幅增加,帶動匯率快速升值,讓其他產業出口到其他國家的產品變得更昂貴,最終其他產業喪失國際競爭力、陷入衰退等現象。 目前荷蘭病的概念已經不限於天然資源,已延伸至其他能讓資本大量流入的因素。
這種經濟結構的不平衡,導致老百姓和年輕人不但無法感受到GDP成長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反而對低薪、無法負擔房價的現狀感到不滿,這些都是現任政府未能正視的經濟政策問題。
柯文哲總統候選人猜測,台灣會出現缺工又低薪的情況,或許是我們在教育上出現了問題,教出來的學生不是社會上所需要的。
為此,柯文哲提出了三個解決方案 :
- 產業普遍升級,防止半導體產業的荷蘭病效應。
- 高房租高房價,還是要想辦法抑制,盡可能地減少剝削。
- 從教育下手,讓該恢復的技職學校發揮效用。
柯 p怎麼看待台灣的房市以及政策的方向?
台灣的房市現況與解決辦法
面對高房租高房價,柯 p直接點出三個解決方案 :
- 蓋社會住宅
- 租金補貼
- 稅制改革
柯 p用數據解釋為什麼社會住宅很難成功。
社會住宅要有5%,才會對價格產生破壞。光是從蓋到完成就要四年,若每年開工2500戶,連續蓋四年就有1萬戶。然後維持每年繼續開工,2500戶再往前推進20年,才能蓋到5萬戶。
最大的問題是,台北市公務局除了原本的工作,再加上1萬戶的社會住宅量,一路撐20年,才有辦法讓社會住宅的數量,大到對價格產生破壞。
租金補貼是相對簡單的處理辦法,只要根據家戶數、收入設計租金補貼,就可以解決。
最嚴重的問題還是在稅率的問題,在台灣持有房屋的成本太低,例如多屋稅、空屋稅、屯房稅,你持有的房屋越多本來要繳的稅就要比較多。目前政府最大的問題就是,每個人都知道怎麼做是對的,可是沒辦法做。
我們國家的房屋稅務要做調整,但是每個縣市政府都不願意做,為的是什麼?不就是下一次的選票嗎?
房屋政策的方向
台灣現在的房屋自有率大概是在85%,若使用居住正義的思維,把人民分成三個區塊來考慮,可以分成以下三種類型 :
- 沒有房子的
- 只有一棟房,而且是在自住的
- 擁有很多房子的
柯文哲反思台灣打房什麼會失敗,原因就是因為政府都把只有一間房子的跟擁有很多房子的綁在一起打。
政府應該要照顧的,是那些沒有房子的。而那些在屯房的,政府才需要去實施政策,讓房屋持有成本變高。政府實施政策應該是要利用務實、科學、理性的角度來設計,而不是為了利益和選票。
總結柯文哲經濟政策
在過去十幾年台灣的經濟都不錯,柯文哲政見對於經濟發展有以下四個重點 :
- 將來台灣的經濟發展,永遠要把風險管理列入思考,國家要有能力做「去風險」(de-risk)。
- 勇敢地參加區域經濟組織,不能永遠當國際孤兒。
- 務實地去解決政府本來應該去解決的問題,例如五缺、缺口罩、缺疫苗、缺蛋…
- 後疫情時代的重要目標 :
- 數位轉型
- 2025淨零碳排量
在當了8年台北市長之後,對柯文哲政治思維最大的改變就是 : 我們不要老是想要一天改變這個國家,但是也不要幻想說你什麼事都不做,這個國家會改變。
過去台灣交給藍綠政黨輪流執政,貪汙弊案滿天飛,知法犯法危害人民權益,台灣人民到底得到了什麼?
今天,不是柯文哲要選總統,而是台灣人民需要柯文哲做總統。